中心概况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有色冶金发展水平代表着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2008年,中南大学联合国内数家有色金属龙头企业组建了“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发改办高技[2008]2638号)。根据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和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发改办高技[2021]576,本实验室于2021年优化重组后纳入首批国家新序列工程研究中心更名为“低碳有色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

110CD

工程中心的依托学科包括:冶金工程学科(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高校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矿业工程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国防特色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工程中心的共建单位包括: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准能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格仕乐科技有限公司、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等。工程中心聚焦于颠覆性、短流程、低碳甚至无碳冶金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致力于四大研究方向:(1)复杂金属矿低碳绿色冶金;(2)二次资源及冶金废弃物清洁利用;(3)材料冶金及高值化利用;(4)智能冶金装备与系统。

14EC4

工程中心现有校内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3880平米,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形成了“1+1+x”物理空间群;在校外还与共建企业建有中试与示范应用基地,总建筑面积达到28000平米。工程中心现有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10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1.25亿元,同时还共享学校4.3亿元的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工程中心研发力量雄厚,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35人,流动科研骨干10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8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7人,76%研究人员具有留学经历。工程中心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以及“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和“国家四青”等高层次人才36人。此外,工程中心已制订“非事业编聘用+与共建单位双聘”的人才规划,拟在3-5年内将研发人员规模提升到310人,形成世界有色冶金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自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以来,工程中心面向有色金属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和低碳冶金领域的国际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与经济主战场,持续开展关键技术及装备的创新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13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1项;荣获国家科技奖励17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30多套核心原创技术,这些原创技术支撑46家公司成立与发展;出版专著、教材115部;授权发明专利900余项,荣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此外,实验室还培养了一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团队,运行期间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新增“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13人、国家“四青”人才8人。这些成果有力支撑学校矿冶学科跻身世界一流,成为保障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54AB36

面向未来,工程中心将坚持“四个面向”,打造“三超”“五大”“四合”“五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特色鲜明、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创新平台,构建低碳有色冶金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共性技术开发、先进装备研发的重要战略基地,成为保障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坚科技力量!

10D4F


(数据截止时间: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