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十四届)中国铝用炭素年会暨碳材料发展论坛在湖南韶山举行
发布时间:2022-09-1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在致辞时表示,过去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铝用炭素行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安全生产、环保节能、智能制造为抓手,着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产量、出口量双增长。2021年,我国铝用阳极产量2098万吨,同比增长5.2%,阴极产量35.5万吨,同比增长3.9%;阳极出口187万吨,同比增长40%,阴极出口4.5万吨,同比增长23.2%。二是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2021年,生产规模在50万吨以上的铝用阳极企业共有15家,合计产量超过1475万吨,全国占比达70%;超百万吨企业集团7家。三是智能制造稳步推进。2021年,在行业获得的6项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奖中,3项属于智能制造,15项在研标准项目中5项涉及智能制造。四是安全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行业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实现了全年无重大火灾、爆炸和人员伤害事故。
针对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进一步推进铝用炭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范顺科提出五点意见:一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是要坚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三是要坚定不移推动铝用炭素高水平出口;四是要筑牢安全生产底线;五是要强化上下游联动创新,做好行业自律。
中南大学李景升副书记在致辞时指出,长期以来,中南大学与国内众多的铝电解及炭素行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南大学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2021年在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中,中南大学共有5个学科入选,其中冶金工程再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未来中南大学将进一步服务行业,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科技和技术保障。
大会期间,先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共36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报告内容涉及铝用炭素、石墨电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纤维、石墨烯以及炭材料的智能制造与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等。
会议期间,会场外同期设置了企业展示区,30余家炭素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在此设置了展台。会议于9月16日下午圆满闭幕。